野史百科-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

热门搜索: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

《红楼梦》文字稿——薛宝钗的劝人之术

位置:首页  »  人物野史  »  《红楼梦》文字稿——薛宝钗的劝人之术
日期:2023-05-25 22:24热度:加载中...

《红楼梦》文字稿——薛宝钗的劝人之术

一、批评

薛宝钗劝人的情节我发现有一个忘记说了,那就是第三十七回史湘云作了海棠诗,晚间到宝钗的蘅芜苑歇息,薛宝钗批评史湘云的情节。

湘云作了两首海棠诗后,众人看一句,惊讶一句,都说:“这个不枉作了海棠诗,真该要起海棠社了。”史湘云道:“明日先罚我个东道,就让我先邀一社可使得?”众人道:“这更妙了。”因又将昨日的诗与他评论一回。

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安歇去。湘云灯下计议如何设东拟题。宝钗听他说了半日,皆不妥当,因向他说道:“既开社,便要作东。虽然是顽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道也是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是往这里要呢?”

一席话提醒了湘云,倒踌蹰起来。宝钗道:“这个我已经有个主意。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前儿送了几斤来。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得的。我和我哥哥说,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湘云听了,心中自是感服,极赞他想的周到。宝钗又笑道:“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话。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你若不多心,我就好叫他们办去的。”湘云忙笑道:“好姐姐,你这样说,倒多心待我了。凭他怎么糊涂,连个好歹也不知,还成个人了?我若不把姐姐当作亲姐姐一样看,上回那些家常话烦难事也不肯尽情告诉你了。”这一回最后就是两个人为明天的菊花诗出题限韵的情节,之前已经说过了。

首先看薛宝钗是什么时候才开始批评史湘云的。湘云就属于那种喜欢应承事的人,“没事您说话”,也不管自己有没有那个余力。第三十二回袭人让她帮自己做鞋,她不想说自己的难处,便也应承下来。第三十七回这里也是应承完要做东,下来“灯下计议如何设东拟题”,却是“说了半日,皆不妥当”。薛宝钗这个时候才说出了她的批评之语。“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道也是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是往这里要呢?” 一席话提醒了湘云,倒踌蹰起来。史湘云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冒失了,没有仔细考虑过资金的问题。

后面第五十六回批评探春的时候,宝钗仍然是这样的。宝钗说探春是“真真膏粱纨裤之谈”,只是因为探春说和赖大家女儿说闲话,谈到那么个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根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宝钗只是因为探春说了这些话,所以才要批评探春“这些正经大节目事竟没经历”吗?

并不止是这些。第五十六回开头平儿来了之后,探春她们说的首先是哪件事情?是头油脂粉的问题。每月又是二两,让买办统一买回来。但是买办买回来的都不是正经货,所以小姐姑娘们还得动用自己的二两月银,另叫别人的奶妈子的或者弟兄哥哥的儿子买了来才使得。因此探春最后说:“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不如竟把买办的每月蠲了为是。此是一件事。”后面说的那么个园子,一年足有二百两银子剩,就是第二件事。

之前《敏探春和时宝钗》的文章和《探春蠲了买头油脂粉的二两银子》的视频我已经说过了,探春这样钱倒是省了,但问题解决了吗?并没有。专门买头油脂粉的钱没有了,那么小姐姑娘用自己的二两月银托人去买头油脂粉,就要成为常态了。但是看这段情节前面平儿是怎么说的。“姑娘们所用的这些东西,自然是该有分例。每月买办买了,令女人们各房交与我们收管,不过预备姑娘们使用就罢了,没有一个我们天天各人拿钱找人买头油又是脂粉去的理。”“姑娘们的每月这二两,原不是为买这些的,原为的是一时当家的奶奶太太或不在,或不得闲,姑娘们偶然一时可巧要几个钱使,省得找人去。这原是恐怕姑娘们受委屈,可知这个钱并不是买这个才有的。”你现在把这个专项资金给蠲了,那小姐姑娘们就只能用自己应急的这二两月银去买了,那么小姐姑娘一时需要几个钱使的时候,不就只能是受委屈了吗?所以我说探春的作法虽然雷厉风行,但实际上并没有解决问题,只是把桌给掀了。(“难办是吧?那就别办了!”)

那为什么宝钗没有在探春说出“蠲了为是”的这第一件事时就批评她,而是等她说出“从那日起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才开始说出自己的批评之语呢?

这和第三十七回史湘云作海棠诗之后,兴奋之时说自己要作东,薛宝钗这个时候并没有直接批评她,而是晚间史湘云计议如何设东拟题,说了半日,皆不妥当之后,宝钗才开始批评她,是类似的原因。都是等待她们自己有所感悟,明白自己确实有考虑不周或者认识不足的情况,这个时候你批评劝说她们,她们才更容易接受。(请大家好好地看一看这两回的这两段情节。)

不一样的是,宝钗是私下里批评湘云,而批评探春却是当着众人的面。为什么薛宝钗不等到之后也私下里再批评探春呢?湘云和探春都是明白人,但是这两件事情是不一样的。湘云作东这个事情,如果其他人不帮助她,那么就像宝钗说的:“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况且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道也是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是往这里要呢?”湘云她自己就解决不了,所以不用急着去批评她,她自己就会明白自己冒失了。但问题具体在哪里,还是要有人给她点拨出来。而探春的问题如果不当时就给她点出来,那过去她可就过去了,买头油脂粉就自己买自己的去吧。探春毕竟比较强势,她是没办法深刻体会到性格相对软弱的小姐姑娘们的处境的。所以宝钗必须这个时候就批评她,使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批评之法有一个首要的条件,那就是对象必须是值得教导并且能够接受的人。如果是夏金桂或者是赵姨娘,你去批评她,她只会觉得你是要和她对着干。湘云和探春就是能接受批评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够不断地提升和进步。后面探春非但没有因此记恨宝钗,反而和宝钗的关系越来越好了。第六十一回大观园厨娘柳家的说:“连前儿三姑娘和宝姑娘偶然商议了要吃个油盐炒枸杞芽儿来,现打发个姐儿拿着五百钱来给我,我倒笑起来了,说:‘二位姑娘就是大肚子弥勒佛,也吃不了五百钱的去。这三二十个钱的事,还预备的起。’赶着我送回钱去,到底不收,说赏我打酒吃,又说:‘如今厨房在里头,保不住屋里的人不去叨登,一盐一酱,哪不是钱买的?你不给又不好,给了你又没的赔。你拿着这个钱,全当还了他们素日叨登的东西窝儿。’这就是明白体下的姑娘,我们心里只替他念佛。”柳家的所说的事情,从侧面说明了第五十六回之后,探春和宝钗的关系非但没有变坏,反而是更加密切了。两个人私下里会一起商议事情,人家在一块儿肯定不会只为了商量吃什么,一定会谈论正事。

还有第七十五回宝钗来告诉李纨和尤氏自己要回去照顾母亲的事情。探春来了听说之后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尤氏笑道:“这话奇怪,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很多人就觉得这就是探春厌恶薛宝钗的表现,趁她要回去照顾母亲,干脆就让她别回来了。但这非但不是什么厌恶的表现,反而是探春对宝钗好的表现。

探春所说的话明着是针对宝钗的,但实际上是针对谁的?是她后面所说本身是一家子,却不像是亲骨肉,反像是乌眼鸡的人们。如果探春的话针对的就是薛宝钗,那么首先这一回前面有宝钗得罪探春的情节吗?并没有。那么后面有探春暗中斥责薛宝钗或者是薛家人的话语吗?也没有。请大家看看探春后面说的到底是哪些人和哪些事。尤氏赶快打圆场,探春又笑道:“你别装老实了。除了朝廷治罪,没有砍头的,你不必畏头畏尾。实告诉你罢,我昨日把王善保家那老婆子打了,我还顶着个罪呢。不过背地里说我些闲话,难道他还打我一顿不成!”宝钗忙问因何又打他,探春悉把昨夜怎的抄检,怎的打他,一一说了出来。中间尤氏又说了方才她和惜春的事情。探春又告诉他们说:“今日一日不见动静,打听凤辣子又病了。我就打发我妈妈出去打听王善保家的是怎样。回来告诉我说,王善保家的挨了一顿打,大太太嗔着他多事。”尤氏、李纨道:“这倒也是正理。”探春冷笑道:“这种掩饰谁不会作,且再瞧就是了。”尤氏、李纨皆默无所答。

如果探春这次生气,是因为她厌恶薛宝钗,那么后面宝钗问因何又打她时,探春即便出于礼貌,不能不搭理她,也只会简单告诉她就行了,完全没必要因为薛宝钗的询问,就“悉把昨夜怎的抄检,怎的打他,一一说了出来”。探春之所以要说得这么清楚,就是为了不让宝钗误会。她之所以敢用宝钗要回去这件事情来发泄自己对邢夫人那边人的怨气,就是因为探春知道宝钗是聪敏人,是能听出自己话里有话的。

所以探春所说“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明着似乎是说宝钗,但实际上说的是谁?探春她对王熙凤本身就有不满的。第五十六回开头谈到头油脂粉的问题和宝玉等人上学的八两银子时,探春就质问平儿:“你奶奶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后面平儿所说的话,首先就是在为王熙凤解释。再后面探春提出让人承包,三个人听后的关注点不一样,这个我之前《敏探春和时宝钗》的文章和几个视频也已经详细说过了。探春这还没质问呢,平儿首先想的还是为自己的主子辩解。“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此刻姑娘们在园里住着,不能多弄些顽意儿去陪衬,反叫人去监管修理,图省钱,这话断不好出口。”我之前分析过了,平儿这话是容易让人反感的,所以宝钗就忙走过来替她解释,把平儿的话定性为她“远愁近虑、不亢不卑”的表现。后面探春就笑道:“我早起一肚子气,听他(平儿)来了,忽然想起他主子来,素日当家使出来的好撒野的人,我见了他便生了气。”大家可以仔细揣摩一下探春的这段话。

第七十五回探春生气的背景是什么?当然就是前面第七十四回的抄检大观园。有很多人只把矛头对准被探春打的那个王善保家的,认为让探春生气的就只有她。但你得知道王善保家的她只是一个陪房,她是个奴仆下人,她是不可能自己领着人去抄检小姐姑娘们的丫鬟们的。就像前面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的那个周瑞家的,也是个陪房,平时并不管事。她能把那两个婆子捆起来关到马圈里面,是因为王熙凤发话了,她才可能“假传圣旨”,这个之前的文章和视频也详细说过了。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是谁领头的?是王熙凤。所以你想想抄检大观园的时候,探春她主要认的是谁?请大家认真看一看抄检大观园时探春的那段情节。探春基本上一直都在说话,那么请大家判断一下探春一直都是在和谁对话。是和王善保家的吗?一个奴仆下人探春根本就看不到眼里边。特别是两个人中间的一段对话。凤姐起身告辞。探春道:“可细细的搜明白了?若明日再来,我就不依了。”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

所以后面探春生气主要针对的是谁,我认为是显而易见的。探春用宝钗回去这件事来表达埋怨,还说“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这非但不是什么讨厌宝钗,而是她认为这样是对宝钗好。贾府已经礼崩乐坏了,奴仆下人居然都敢在我身上翻贼脏了,要是又丢了什么东西,哪个不开眼的奴才要是翻起宝钗的衣服,那贾府可就丢人丢大了。探春是认为自己昨天是受辱了,她是不想让宝钗和她同样受辱,才会这样说。认真看书的话,我觉得是不可能看不明白的。当然很多人可能是不愿意看明白,那就不是分析解释的问题了。

第三十七回薛宝钗说出自己帮史湘云办螃蟹宴的办法后,又笑道:“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话。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宝钗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因为这是帮了大忙了,论谁都会很不好意思,心里面觉得亏欠对方了。而宝钗不想让湘云产生这样的心理,所以必须要说后面这些话。这还是和我之前说过的《原来天使是这样的》那篇文章里面,外婆既热心帮助别人,又能够让那些接受帮助的人没有丝毫的难堪,是相似的情况。这篇文章非常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出来看一看。

有人说这里薛宝钗是为了收服史湘云,我觉得这个就没有必要和他们去争论了,怎么理解是人家的自由。我认为湘云紧接着后面所说的话,正好可以用来评价那种论断。我这里就不重复了。

二、劝告

说完批评,那么接下来是劝告。其实劝告和批评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探春和湘云的例子相似,平儿与袭人的例子相似,所以我就把宝钗的这两种劝说刻意地分开了。

第三十二回宝钗问道:“云丫头在你们家做什么呢?”袭人笑道:“才说了一会子闲话。你瞧,我前儿粘的那双鞋,明儿叫他做去。”宝钗听见这话,便两边回头,见无人来往,便笑道:“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不会体谅人情?我近来看看云丫头神情,再风里言风里语的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很。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我看着他,也不觉的伤起心来。”袭人见说这话,将手一拍,说:“是了,是了。怪道上月我烦他打十根蝴蝶结子,过了那些日子才打发人送来,还说‘打的粗,且在别处将就使罢;要匀净的,等明儿来往着再好生打罢’。如今听宝姑娘这话,想来我们烦他他不好推辞,不知他在家里怎么三更半夜的做呢。可是我也糊涂了,早知是这样,我也不烦他了。”宝钗道:“上次他就告诉我,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别人做一点半点,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呢。”袭人道:“偏生我们那个牛心左性的小爷,凭着小的大的活计,一概不要家里这些活计上的人作。我又弄不开这些。”宝钗笑道:“你理他呢!只管叫人做去,只说是你做的就是了。”袭人道:“哪里哄的信他,他才是认得出来呢,说不得我只好慢慢的累去罢了。”宝钗笑道:“你不必忙,我替你作些如何?”袭人笑道:“当真的这样,就是我的福了。晚上我亲自送过来。”

这个之前也说过了,在察言观色方面,袭人就不如宝钗了,没有觉察到湘云为难的神情,所以这里宝钗就批评劝告了袭人。这个做鞋本身就是私下里的事情,也没有什么紧迫性,所以宝钗先看此处无人来往,然后才说出了自己批评的话。而且宝钗先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你这么个明白人”。这也是我把宝钗对袭人和平儿的劝告归于一类的重要原因。袭人和平儿虽然是奴仆下人,但这两个人是很早就开始管事的,和湘云、探春是不一样的,很多道理你是早就应该明白的。

宝钗劝告袭人的内容就不需要多说了,一个时宝钗,一个贤袭人,宝钗把湘云的难处一说,袭人就明白是自己糊涂了。但贾宝玉的东西不想让那些婆子们碰,袭人又刚被贾宝玉踢伤了,宝钗不想让湘云为难,当然也不想让袭人作难,所以就自己承担了过来。

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王熙凤抓到贾琏和鲍二家的在自己家里穿品如的衣服,还把平儿也拉扯进来,王熙凤没有分辨真假,就把气撒在了平儿的身上。平儿被李纨拉入大观园后哭得哽咽难止。这时宝钗劝道:“你是个明白人,素日凤丫头何等待你,今儿不过他多吃一口酒。他可不拿你出气,难道倒拿别人出气不成!别人又笑话他吃醉了。你只管这会子委屈,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

这段情节之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下篇的视频也已经详细说过了。这里薛宝钗劝说的话非常关键。如果没有宝钗劝告平儿的话,那么后面贾母让琥珀传的话和袭人劝说的话,非但不会让平儿觉得面上有光,反而很可能会起反作用。

宝钗仍然是先说“你是个明白人”,意思就是你不应该糊涂而失去理智。“素日凤丫头何等待你”,是让平儿想到王熙凤平时对她的好。“今儿不过他多吃一口酒”,到“别人又笑话他吃醉了”,则是让平儿意识到她主子王熙凤今天所遇到的是什么事情:凤姐她是气糊涂了,又不能拿别人出气,并不是真的怪罪你什么。“你只管这会子委屈,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如果你今天在这里一味发泄怨气,述说你主子平日里的不好,那你之前为替王熙凤弥补而做的那些好事,不就都白做了吗?

宝钗这里看似每句话都是在为王熙凤说话,但实际上她是为谁好?句句都是为了平儿着想。宝钗是为了避免平儿在不理智的情况下,说出一些会让她自己后悔一辈子的话来。想想平儿如果在这里爆料王熙凤所干的坏事,那么受贾母宠爱的王熙凤会因此身败名裂吗?那么最后倒霉的会是谁?不仅从此以后你会失去主子的信任,而且奴仆下人们也不会说你好,因为古代是封建等级社会,而你这是出卖自己主子的行为。因此,说宝钗这里是救了平儿一命,都不为过。宝钗说了自己劝告的话,平儿才可能会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一想,这时琥珀传了贾母的话,平儿才会觉得自己面上有了光辉。后面袭人和贾宝玉等人的劝说,才能让平儿越来越好,否则只会起反作用。

三、劝慰

《红楼梦》中劝慰的情况主要分两种,其一是金钏跳井后对王夫人的劝说,另一个则是对病中林黛玉的劝说。

1. 劝慰因后悔自责而伤心的人

第三十二回薛宝钗得知金钏跳井的事情,便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王夫人说:“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玩玩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前面那婆子是怎么说的?“前儿不知为什么撵他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他,谁知找他不见了。”宝钗这么聪明的人,她听到婆子这么说,肯定明白金钏大概率就是赌气跳井的。后面她之所以说金钏多半是失脚掉到井里面去的,当然是为了劝慰王夫人。这就要说到劝慰因后悔自责而伤心的人时,首先且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减轻对方的自责感。而宝钗前后所说的两段话,正好就是减轻对方自责的三个最有效办法。

宝钗先说金钏有可能是憨玩失脚掉到井里的,就是告诉王夫人并不一定就是因为你撵逐金钏,才使得金钏跳井的。王夫人相信宝钗的话了吗?王夫人人家也不傻,她并不真的就相信了宝钗的话。但是只要有这种可能性,那么王夫人心里的自责感就会立刻减少很多。大家想想现实中是不是这样的,比如小的时候把父母什么东西弄坏了,原本觉得肯定是自己弄坏了,但只要听说还有另外的可能,哪怕这种可能性比较小,自己心里面的负担也会立刻减轻不少。

宝钗当然知道光说这个不行,于是她接着说道:“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撵金钏的情节之前有文章和视频专门说过了,这里就不去争论王夫人有没有权力撵金钏和应该不应该撵金钏的问题了。只说最后金钏跳井这个行为主要在乎于谁。当然在乎于金钏她自己。你自己犯错受到了惩罚,不去纠正错误挽回损失,然后寻求帮助东山再起,直接我就不活了。试想一个不珍惜自己生命的人,你能指望他珍惜别人的生命吗?比如说一个窃贼偷东西被人抓住了,他觉得太丢人,于是就上吊自杀了,那么他的死主要怪他自己,还是应该怪罪把他抓住的那个人呢?这段情节里王夫人说金钏是弄坏了她一件东西,这恰恰是为了金钏的名声着想,因为在古代封建礼教社会里,金钏所说的话是比弄坏东西要严重得多的行为,而名声在封建礼教社会里对于一个女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请大家想一想宝钗说金钏如果是自己气性大所以跳井,那么她就是个糊涂人,是否是冤枉了金钏。

前面说的第二步,概括来说就是指出这件事情的责任主要在乎于谁,来进一步减轻被劝者的自责。如果事情的主要责任确实就是被劝者的,那么这一步就省了。这段情节里宝钗又进行了第三步劝说,其实第二步劝说所说的话,就已经在使用第三个劝慰方法了。

宝钗说完“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之后,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尝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王夫人道:“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

宝钗真的认为尝几两银子就尽主仆之情了吗?金钏在王夫人身边十几年了,她和王夫人的关系宝钗会不清楚吗?就像后面王夫人所说:“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薛宝钗想不到王夫人肯定要好好地安葬金钏吗?来了之后看到王夫人独自垂泪,她也应该明白这一点了。宝钗她就是故意要这样说的,而这就是第三步劝说,让被劝者觉得自己做的已经很好了。

劝慰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的朋友不再那么伤心了。这个时候如果把宝钗换成某个所谓的非常“大方”的人,说不就是个丫鬟而已嘛,这算个什么大事,赏她一百两银子不就完了!那么你想想王夫人听了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我在这里伤心流泪,你说一个丫鬟不算什么大事?我赏了五十两银子,你倒是大方得很,说要赏一百两银子,那不就显得我吝啬了吗?那么王夫人的心情是会越来越好呢,还是会更加伤心呢?

还是我之前问过的,你这是来劝慰人的,还是来展现自己的优越感的?看到王夫人在里间屋里独自垂泪,宝钗她怎么着都应该明白金钏对于王夫人的重要性了。而且我认为宝钗本来就明白这一点,否则她听说金钏跳井,就不会立刻到王夫人处来道安慰了。所以宝钗说金钏死了“也不为可惜”,并不是所谓的“无情”,而是她故意要这样说的,从而让王夫人觉得自己很重感情了。也就是我之前说过的:自己说冷酷无情的话,而把有情的话留给对方来说。

大家可以对比看一看宝钗和王夫人先后所说的两段话:

“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

“十分过不去,不过多尝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装裹……”

那么除了减轻被劝者的自责感之外,还有没有其他需要做的?针对金钏跳井后王夫人的这个例子,还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那就是让这件事情尽快地过去。后面王夫人接着说:“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因为这么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他。要是别的丫头,赏他几两银子就完了,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口里说着,不觉泪下。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王夫人道:“虽然这样,难道你不忌讳?”宝钗笑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

那些人说薛宝钗这是为了讨好王夫人,所以才主动拿出自己的新衣服来给死人妆裹。(我真是服了这些人。)我请大家想一想,宝钗真的一点都不忌讳吗?古代小姐姑娘们的衣服,不是那么快就能做出来的。如果现让裁缝赶去,那么王夫人就得一直记着金钏跳井这件事情。而且金钏被撵的原因,王夫人那里的婆子丫鬟们很多都是知道的,免不了会有人说三道四。何况金钏的遗体已经巨人观了。看看第三十三回贾环诬陷贾宝玉淫辱母婢时是怎么说的。“方才原不曾跑,只因从那井边一过,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看见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所以才赶着跑了过来。”宝钗不让裁缝临时赶制,拿自己的新衣服给金钏妆裹,也是为了让金钏不再受辱,早点入土为安。我认为宝钗并不是真的一点都不忌讳,而是为了让这件事情早点过去,所以她就不计较这些了。宝钗最后所说的话,仍然是为了不让王夫人有心理负担,依旧属于劝慰王夫人的一部分。

这段情节宝钗篇《劝慰王夫人》的视频已经详细说过了,这里已经说得过于多了。

2. 劝慰因自身伤病等不可抗力而伤心的人

接下来就是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宝钗劝慰病中黛玉的情节。

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有时闷了,又盼个姊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众人都体谅他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礼数粗忽,也都不苛责。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

这里宝钗的劝慰和对王夫人的劝慰就不一样了,黛玉这里并不是懊悔自责,而是因为自己这不能治愈的病症,使得心里不痛快。情况不同,劝慰的方法当然也不一样。但和前者类似,劝慰因懊悔自责而伤心的人,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减轻对方的自责感;那么劝慰因自身伤病而伤心的人,首先且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减轻或者最好能消除对方的伤病了。所以宝钗先说:“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但我之前的文章和视频也说过了,能请的大夫贾府肯定都已经请过了,黛玉的病是不可能完全根除的,这和绛珠仙子先天的不足有关。黛玉也不指望自己的病能够治好了,而且情绪十分低落,认为“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不少人把宝钗的办法称之为“毒燕窝”。首先,宝钗的冰糖燕窝粥顶多算食疗,并不是黛玉吃这个,就不吃王大夫的药了,并没有耽误黛玉治病的问题。只是宝钗觉得药方里面的人参肉桂太多了,应该减少一些,但这不是她能决定的。这冰糖燕窝粥首先就是用来中和的,其次也用来健胃。至于说什么宝钗自己说的是“冰糖”,结果送来的却是“洋糖”,所以薛宝钗就是以此来毒害林黛玉。这个我认为只要不是心里面过于阴暗的人,也不是完全只会随波逐流的人,稍微想一想,都应该明白这实在是太可笑了。

首先,宝钗说让黛玉吃冰糖燕窝粥,是一开始就准备自己给黛玉提供原料吗?并不是的,还是要让贾府来提供的。是后面黛玉说:“虽然燕窝易得,但……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宝钗最后才说:“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其次,贾府里面就薛宝钗一个人懂医理吗?宝钗送给黛玉一大包上等燕窝和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能一直瞒得住人吗?不说别人,贾宝玉就比较懂医理,能看不出来你材料里面的问题吗?这可是下毒害人的事情呀!而贾宝玉后面却从来没有对林黛玉说过要提防薛宝钗的话。

宝钗作为贾家的客人,是不好给黛玉提供冰糖和燕窝的。这和第五十七回所说宝钗暗中接济邢岫烟,却“不敢与邢夫人知道”,是类似的道理,显得好像贾家不关心邢岫烟一样。第五十七回前面紫鹃问贾宝玉:“几日前你们姊妹两个正说话,赵姨娘一头走了进来。我才听见他不在家,所以我来问你。正是前日你和他才说了一句‘燕窝’就歇住了,总没提起,我正想着问你。”贾宝玉说:“也没有什么要紧,不过我想着宝姐姐也是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太也托实。虽不便和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个风声,只怕老太太和凤姐姐说了。我告诉他的,竟没告诉完他。”

再次,说薛宝钗送来的是“洁粉梅片雪花洋糖”,所以她就是想用洋糖来代替冰糖,从而毒害林黛玉。如果是这样的话,薛宝钗前面跟黛玉说的时候,就直接说“燕窝一两、洋糖五钱”不就行了?还先说个“冰糖”,然后再自己偷偷换成“洋糖”,这不是给自己挖坑吗?说老虎,知道是什么,说吊睛白额大虫,就认为是另外一种东西了。和前面的上等燕窝相对应,后面的洁粉梅片雪花洋糖,就是一种上等的冰糖。

而且他们这种认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潇湘馆里面的所有人都不认识冰糖。为了达成他们所谓薛宝钗是要毒害林黛玉的结论,找了一堆虚无缥缈并且想当然的所谓证据,就是不愿意往好的方面也稍微想一想。完全就是先把薛宝钗认定为“恶人”,是想要和林黛玉抢夺贾宝玉的反派女二,然后再去搜寻她“毒害”林黛玉的证据。他们之所以有这种认识,还是我之前说过的“失斧疑邻”。那些人他们自己心里面是那样的,所以就认为别人心里面也都是那样,但很可惜并不是。

最后再请大家看一下黛玉吃冰糖燕窝粥以后到底怎么样了。第四十五回这里还“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呢,到第四十八回香菱来问候黛玉的时候,文中叙述道: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还是请大家自己认真看一看书,不要只听某些所谓解读者的自我脑补。

那么除了减轻被劝者的伤病之外,还需要做什么呢?仔细阅读一下后面宝钗和黛玉之间的对话就明白了。后面基本上一直是谁在说话?基本上都是黛玉在说话了,而且说的主要是自己的心里话,包括前面对宝钗的感激,以及后面对贾府丫鬟婆子们的抱怨。因此此类劝慰的第二个重要步骤,就是认真倾听对方说话,让对方把心里面的烦难都说出来。如果不是黛玉总是会说到贾府的丫鬟婆子们都多嫌我,甚至还要咒我,宝钗是不会打断黛玉说话的。

除了削弱对方伤心的源头,和认真倾听对方说话之外,第三个关键点就是要表达自己和对方是站在一起的,你有什么委屈和困难都可以告诉我,我会尽力帮助你。就像宝钗后面所说:“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最后的几句话当然是为了和被劝者共情。不管是劝说别人什么,如果能和对方共情,那么你的难度都会下降不少。人是感情动物,在“晓之以理”之前,最好能先“动之以情”,否则对方是不会情愿听你的道理的。

对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分析,之前《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的视频也已经详细说过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四、劝诫

最后说一下《红楼梦》中劝说别人不要做某件事情的例子,也就是第四十二回的“蘅芜君兰言解疑癖”。由于黛玉对宝钗一直怀有敌意,并不相信宝钗是为她好,“我何曾说什么?你不过要捏我的错儿罢了。”所以宝钗就不能直接劝说她不要看杂书,否则只会起反作用,而要先给她一个下马威。“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哪里来的。”这也就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的文章和视频所说的“先要吓住她”,然后对方才可能会认真听你说话。

第二十七回宝钗说黛玉刚才在这里蹲着弄水,一是为了“金蝉脱壳”,二则就是为了吓住“眼空心大”、“头等刁钻古怪”的小红和坠儿。和第四十六回王熙凤和丫鬟丰儿应对邢夫人,以及第五十八回发现藕官烧纸的那个婆子应对奶奶们的办法,是类似的情况。面对提防着你的人,只有先吓住她们,她们才可能会认真听你说话,从而既实现金蝉脱壳的目的,又达到劝诫对方的效果。其实小红和坠儿并没有听懂宝钗最后所说的话,但吓住对方这个办法还是起到了作用,因此小红后面就跟着凤姐好好做事了,而坠儿依然我行我素,所以这两个人最终的结局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宝钗的话实际上针对的是谁?是谁“钻在山子洞里”了?谁是“蛇”?之前说过,对于晴雯来说,王善保家的就是“蛇”。包括宝钗为什么必须金蝉脱壳,这些《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的文章和视频都已经详细说过了,这里就不啰嗦了。

当然这个办法咱们一般是不会去用的。因为如果对方对咱们怀有敌意,那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不会去劝说对方的。你敌视我,我还劝你干吗?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很多人都认为薛宝钗是想要当什么宝二奶奶吗?黛玉这样下去越来越走向负面,从而被长辈们厌弃,这不是更好吗?正好有利于我抢占宝二奶奶的宝座。

由此我想到不久前看到的一个视频,说薛宝钗做很多事情都是情有可原的,为什么呢?因为薛宝钗出场是带着任务来的,她来到贾府就是为了嫁给贾宝玉。就这还自称是也喜欢宝钗的人。那薛宝钗不就是现代言情剧里面的第三者、反派女二吗?“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作者在《红楼梦》中多次抨击才子佳人小说,结果他自己也写了一个“千部共出一套”的小说,然后也“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塑造了薛宝钗这一剧中之小丑。

居然还说中国百年红学就是个笑话!胡适、蔡元培、鲁迅这些人做的都是无用功!口气不小,也不知道你对中国人文科学做出过多大贡献?我对某些红学家也很不满,但即便是对于他的大部分结论我都不认同的某些红学家和作家,我也不认为人家的研究就是笑话,就是在做无用功。我也明白如今的某些专家学者尽说一些离谱言论,所以民众现在对于专家学者有相当的厌恶心理。但是我认为蹭热点、迎合观众也是要有底线的,不是什么类别的东西都适合蹭热点,也不是什么类型的热点都适合拿来蹭。

我也明白每个时代的大多数人都是只能根据本时代的认识惯性和思维方式来想象事情的。所以现代的很多人就只会按照言情宫斗剧和三角恋的模式去理解《红楼梦》,而人又是只会相信他们自己愿意相信的,所以对那些人说再多也没有什么用。我以后如果还写文章做视频的话,肯定还是这种分析《红楼梦》中所讲述的人生道理和现代人也可以学习的智慧之类。虽然可能大多数人对这个都不感兴趣,但我自己偏偏最喜欢这些内容。而且讲那些很多人心里面已经误解得根深蒂固的东西,实在是心累,不想再去和那些人做无意义的争论了,他们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庆幸自己和他们不同就可以了。

我这人就是这种毛病,忍不住就要指责别人。修养和书里面的薛宝钗真是差得太远了。宝钗是即便你对我怀有敌意,我觉得你这个人值得,那我就仍然愿意劝说你。即便你对我很不好,我也依然愿意帮助你。但一方面咱们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加疏离了,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这样做了;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信息交流速度飞快,你想吓住人家也不可能了。而且很多时候也不应该这样做了,就比如现代社会里家长对于学生的批评教育。

为什么即便孩子抵触你,父母劝诫子女的时候,也不应该再采取吓唬的方式呢?因为中国的家长平时已经习惯于对孩子进行强制型教育了。既然已经到了劝的地步了,那就说明你强制的方法已经不顶用了,孩子对你已经非常抵触了。那么如果这个时候你还强制、吓唬,必然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让孩子更加和你离心离德。

那么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当然就是我后面要说的接下来宝钗劝诫林黛玉的方法了。宝钗见他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问,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诉他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

从宝钗的这段话可以看出,古人并不是因为无知才要压抑人性的。古人也是知道人本性之中喜欢什么的。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不能和动物一样,完全顺着自己的喜好和感觉走。即便是在现代“自由”社会,人照样是不能放任自己的本性的。关键在于这个“度”在哪里。古代为什么压抑得比较严格?是因为古代远远没有咱们现代社会生产力如此强大,科技这么发达。古代并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也没有监控摄像头等安全设施,因此就只能舍弃和压抑某些方面了。而到了近现代新旧交替之际,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起来了,古代的那种模式和某些“道德”规范,当然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东西了。

有人说像薛宝钗那样活着,实在是太累了。这就是标准地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看古人。正应了那个道理——“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人之所以为人,和动物并不完全相同,就在于人可以追求更有意义的事物。当修养达到了某个境界,人就不会被低级欲望所围绕了,而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

宝钗为什么要对黛玉说自己小时候也看过杂书的事情?是为了在劝诫之前,先与被劝者共情。告诉黛玉喜欢看杂书是人之常情,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的,被严厉管教之后才改正了。虽然那些才子佳人的书确实更吸引人,但如果一直看那种书,就免不了“移了性情”。所以不认得字倒好,既认得了字,那就不能完全顺着人本性中的喜好走,而应该去多看能够明理的书。当然这个是站在古代当时封建礼教社会的角度来说的,现代社会的人当然不用受这个约束了。但即便是在现代社会,如果你长期看某种类型的书或者影片,你照样会“移了性情”。只是咱们现代是“自由”社会,而且法制健全,到处都是监控,安全性要比古代强得多,所以就不必像古代人那么“压抑”自己了。

家长劝诫学生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并且很多中国家长之前一直进行的就是强制型教育,已经证明不行了,如果你还是直接讲你的道理,直接进行批评教育,孩子肯定就不会听了,甚至还会和你对着干。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并且尽量先有个好的劝说契机。就比如《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宝钗劝黛玉不要看杂书这里,是先有第四十回最后林黛玉说了《西厢记》《牡丹亭》中的诗句,宝钗才以此为契机来劝说黛玉。就比如学生做错了事情,或者遭遇了一次失败,你这时候来劝说就更容易成功。但有的人上来就先说:“你看,不听父母的话,吃亏了吧?要是之前爸妈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不就不会失败了吗?”如果你这样说,论谁心里都会不爽,从而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即便你后面说的话很中肯,对方也不会完全听了。正确的做法是先与对方共情,先说:“爸妈也知道你现在很伤心,很失落。”最好说一个自己之前的例子,表示自己当时也是这样的,心里很难受。但想想谁没犯过错,最后成功的大人物谁不是这样过来的?过去就没事了,但不能让事情白白过去,一定要吸取教训。然后再逻辑通顺地讲你的道理,理智地说出你批评劝诫的话,而不是气急败坏地连说带骂,还说自己是在讲道理。

宝钗后面“晓之以理”的话,之前《蘅芜君兰言解疑癖》的视频已经详细说过了。毕竟已经不再适合于咱们现代社会了,因此也不再赘述。

五、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薛宝钗劝人之术的关键点。

批评劝告:首先,在批评劝告之前,先要确定这个人值得,是能够接受批评的人。如果是夏金桂、赵姨娘这样的人,那你就别自己找不痛快了。其次看是否有必要当场就指出对方的错误。如果是这件事情过去可能就过去了,她自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就像第五十六回宝钗批评探春那样,那么就要直接当场指出来。如果是对方可以自己意识到问题所在的事情,就像第三十七回宝钗批评湘云那样,那么就可以私下里再告诉她。再次,不管是哪种情况,劝告之前最好能先找到劝说的契机。比如第五十六回探春说“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个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比如第三十七回史湘云计议如何设东拟题,想了半日皆不妥当。这三个关键点,第一点最重要,第二点最好也考虑到,第三点有则锦上添花,没有也只是效果可能打一些折扣。

劝慰自责懊悔之人:首先,减轻乃至消除对方的自责感。《红楼梦》里面宝钗劝慰王夫人是用了三种办法。第一,指出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后果并不一定就是被劝者的言行所造成的。第二,为被劝者分析“受害者”的问题和责任,阐明这样的结果主要是由于她自己所造成的。当然第二点最好确实如此,主要问题就是在于“受害者”她自己,否则完全可以省略第二步。当然这里我就是要劝我的朋友想开一点,所以我就只说有利于我朋友的话了,这当然也是可以的。第三,让被劝者觉得自己做的已经很好了。《红楼梦》里面这第三点,薛宝钗是用自己说相对冷酷无情的话,而把有情的好话留给被劝者来说这种方式实现的。除了减轻对方的自责感之外,其次就是让这件使得被劝者自责的事情能够早点结束,早点过去。

劝慰因伤病而心中抱怨之人:首先,还是尽量减轻乃至消除对方伤心的源头,也就是尽快治好或者减轻被劝者的伤病。其次,认真倾听对方说话,尽量让被劝者把自己心里的不痛快全都说出来。再次,表明自己和对方是站在一起的,尽量与对方共情,告诉她有什么委屈烦难都可以和我说,我能办到的,我一定都帮你解决。

劝诫对方不要做某事:咱们一般也不会去劝说对自己有敌意的人,所以不用像《红楼梦》里面薛宝钗那样先吓住对方。但劝诫别人的时候,最好还是先搞清楚对方最在意的事情是什么。古代女子都非常在乎自己的名声,林黛玉这样“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女子就更是如此了。第二十七回的小红把自己的手绢塞给坠儿之后,她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当然就是自己这件事情会被人听到,然后被传出去。其次,最好也能找到劝说的契机。劝诫别人不要做她惯常所喜欢做的事情,这本身就是非常难的,所以最好找到一个突破口之后,再进行劝诫。就比如第四十回最后,宝钗听到黛玉说了《西厢》《牡丹》中的诗句。当然对于前面这两点,我说的还是《红楼梦》里面宝钗劝诫的方法。现实中家长劝诫学生,虽然不必吓唬对方,也不应该吓唬对方了,但还是可以采用类似的办法的。

首先,找到对方最在乎的方面。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只会用自己成年人的说话方式来劝说,那孩子能听得清楚明白吗?即便听明白了,他会在乎你说的事情吗?就比如家长批评孩子不认真学习的时候,光说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找不到好工作,就没有好的前途的话,虽然你说的很对,但孩子他会有切身感受吗?他听你说再多也不会深入到心里面去。你得尽量用孩子的方式来交流,他才更容易接受。你得说在他这个年龄孩子所在乎的事情,他才会真正听到心里面去。

所以我强调劝诫别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找到对方真正在意的事情。孩子其实比成年人更喜欢出风头,也是非常要面子的,那么你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首先就最好不要当着众人的面。而且你劝他要好好学习的时候,说“你不好好学习,成绩比较差,在班级学校里面也很没面子是不是。如果你要好好学,考出了好成绩,不仅爸爸妈妈高兴,老师喜欢你,就连你们班的同学也会对你刮目相看对不对”。至少比你只会说好好学习长大了会怎么样,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又会怎么样,要好得多。

其次找到契机。这就和开头说的批评劝告的第三点类似了。应用到现实之中,就是家长想要劝诫学生的时候,最好是对方犯了错误的时候,并且对方自己也意识到自己有错的时候再去劝说,肯定会更好一些。当然这一点也是并不关键。教育一定要趁早,关键是教育的方式要正确。如果已经长大了,那就不太好劝了,就像赵姨娘和夏金桂一样,你已经拿他没办法了。

再次,就是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不要一开始就急着讲你的道理,最好先与被劝者共情。还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例子,在你说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没出息的话之前,先拿自己当案例。你看我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没有好工作,赚不来钱,所以咱们家才没有那谁家富裕。当然你也可以用别人来当典型,但必须得是孩子比较熟悉的人,他才会有切身感受。

在孩子抱怨学习枯燥的时候,你应该先说自己小时候也是嫌学习没意思,但就像爸爸妈妈工作一样,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认真把功课快点做完,不就可以干别的事情了,也就不感觉枯燥了。然后引导点拨孩子用尽量快的速度把功课做完,以后养成习惯了,让孩子明白反正都得做,我不如早点用最快的速度把功课做了,然后我就可以玩了。有的家长下班之后就一直抱着个手机,那孩子在旁边做功课,心里会怎么想?会对你没有怨言吗?你不如先过来帮着点拨孩子,让孩子尽快把功课做完,然后孩子可以玩了,你也再去玩,这样他心里才能平衡。

比如孩子总是打游戏,你批评教育之前,先说我也知道游戏好玩,其实我也喜欢玩游戏。(也就是先认同他,这也是与对方共情。)但是光玩游戏的话,其他事情就做不好了,而且游戏玩得太久会很累,会很伤身体。眼睛总盯着屏幕是不是很干涩?手是不是经常很酸?这样下去身体肯定就不好了。然后还可以用其他对方所在意的事情来引导他。你这样时间长了,视力下降,不仅看不清东西,而且眼睛看人的时候会很奇怪。时间长了弯腰驼背的,肯定非常不好看,没有漂亮女生会喜欢这样的人。说对方真正在意的话,对方才可能会听到心里面去。

【相关文章】

《红楼梦》中的贾府是如何从一片向荣走向灭亡

《红楼梦》最初叫《石头记》,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

《红楼梦》里到底有多少人的梦?

《红楼梦》第四十七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红楼梦》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THE END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5144.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热点阅读